傲立8300CDQ解码一体机使用总结(听感|音色|问题)
开箱展示
从正面看,还是传统CD播放机的样子,只是按键比一般CD机多不少
吸入式的光驱,没有托盘可以减少故障率,机器整体更加简洁。
机器左面布置了大量按键,方便脱离遥控器操作。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个耳机孔,也就是说,你放入CD戴上耳机就可以直接欣赏音乐了。
背面的接口十分丰富,RCA/同轴/光纤都支持,居然还支持平衡输出。也可以USB连接电脑解码,标识说明机器支持DSD解码。而MQA解码,不要说这个价位,就是更高价位的机器都未必支持这个新的网络流媒体新编码格式。
虽然这个机器在运行的时候,发热并不是很大,但是厂家还是在机器的顶部、背面、底部留足了散热孔,工业设计考虑周详。
底部有一个市电电压选择,支柱也比较粗壮。
遥控器的做工相当好,使用2节5号电池
这机器的外观工业设计非常有特色,令人过目难忘。全身外露的大量的螺丝,好像是在告诉世人:我已不是那个含蓄的英伦小伙子,而是现代钢铁男(^o^) 但精致细腻的特色依然得到传承。
使用感受
部分听感在《享声A1(2)音质评测》里面已经有所提及:
与8300CDQ的解码比较,是另外一个有趣的事情。因为实在没有想到8300 USB解码的声音居然不是想象中ESS9018那种高解析力的样子,而是比较柔和细软、小家碧玉的风范。这个声音很符合英国声的原貌,也很符合国外对解码芯片的理解和使用,直到现在很多国外名厂用的也还只是9018这一级别的解码芯片,远不像国内已经开始普及9038、4497这些刚推出的旗舰解码了,但是他们的调音依然到位,器材播放的音乐味从不缺失,这点很值得国内厂家学习。虽然8300的USB和CD都使用9018芯片,但CD的声音显然更加自然舒展,就是气势比A1小了一点。同样放Rossini String Sonatas 1-6 - Neville Marriner的第一乐章,比较惊讶的是A1小提琴的泛音居然是最多的,气势最足,明暗对比比较强烈;CD其次,自然流畅,两种不同风格。
因为8300CDQ的CD与USB解码部分都是使用9018芯片,声音基本保持一致,所以就放在一起说了。8300CDQ虽然使用的是ESS9018芯片,但解析力一般,更像是老款英国声的声音,比较舒缓,三段均衡,不像A1那么声音分离度和对比比较强烈,有点四平八稳的味道,不刺激,不靓丽,很耐听,但低频的质量和速度比以前的英国声还是好太多了。
听最喜欢的Celine Dion《These Are Special Time》专辑。第一首O Holy Night,与S100比较,8300的细节更加丰富,开头部分细微的口水声能听到,整个中高频被处理得很柔滑,而S100的颗粒感更强,像有一点点沙的感觉,有点冲,略有点散,尤其歌曲快结束时最高音的表现,8300是一种润润的稍带余音比较甜美的声音,S100是一种比较直白嗓音较干富有冲劲的声音。其次,两者低频差异也比较大,8300的低频点到为止,S100更猛更快。
听《梁祝》,小提琴的音色8300比S100更润更厚,细节稍多一点;S100小提琴弦乐显得更纤细。听肯尼基的《回家》也呈现了一样的差异,S100的萨克斯更尖细一点。声音的密度两者差不多。
有趣的是,听男声S100的质感比8300更好,更有味道,就是细节稍差,有些地方略糊。
至于8300的耳机孔我也试了试,因为没有高阻抗的耳机,就拿JVC FX850耳塞听了听。首先肯定的是推力较大,但在低阻抗的耳机上感觉控制力不佳,尤其声音的音乐味有所减弱。比如Celine Dion本来解码后柔滑的声音,耳机出来反而有点直白毛躁了。
之前的烧友在使用中遇到电脑USB无法解码DSD的问题,我开始也遇到了,后来发现是因为Foobar 1.4支持DSD的方法发生了变化,直接选ASIO的话是不行的,必须选DSD:ASIO:IUSBAudio ASIO Driver这个驱动才对。
总结
使用中,发现8300CDQ在很多细节的设计上非常出色。比如开机默认的音量是-20dB,可以防止突然的大声损伤耳机或音箱;USB不连接电脑是无法安装驱动的,等等。
总体来说,8300CDQ比较适合喜欢老款英国声、想CD和PCHIFI双修的朋友,无需折腾,只要配一个好一点的有源音箱就可以安静地欣赏音乐。如果以后想折腾了,由于8300提供的接口相当丰富,自行升级也很方便。
不过老实说,8300CDQ在这个价位的声音表现还是稍稍低于了我的预期,传承有余进取不足。同样,不可否认的是,针对CD+解码一体机这个特殊的市场需求,8300CDQ是这个价格区间的“熊猫”,有其独特性。也证明傲立虽然是一个传统HiFi厂家,却保有足够的市场敏锐,并有足够的技术和资源开发出相应产品满足市场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