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德国 MBL C15 单声道后级:被幸福感包围的绝妙体验

2019/10/8 16:43:50|
7950阅

至今我还清楚记得四年前第一次见到MBL总工程师Jurgen Reis的情景,那年MBL前总裁Wolfgang Meletzky忽然宣布退休,一直隐身幕后的Jurgen终于浮上台面。那时我才知道,原来MBL有史以来所有产品(101音箱的前身100音箱除外),都是由这位看似年纪不大,却已在MBL工作超过三十年的设计者所主导。那次与他短暂谈话,则是我多年专访印象最深刻的一次,只要聊起音响,Jurgen立刻眼睛发光、神采飞扬,不论我问任何问题,他都能用最精准而专业的话语解答,从数字讯源到扩大机到音箱,似乎没有问题可以难得倒他,连当时才刚兴起的数字流,他也自有一番见解,并且已有实际线路展出。当我以为Jurgen应该只是一位鬼才工程师时,却又发现他不但精通乐器,还是Meletzky之外的另一位「金耳朵」,除了懂技术,甚至还参与音乐录音。从那时开始,我对MBL的看法有了180度的转变,原本我一直认为MBL的形象是传统、稳重而保守的,没想到幕后竟然有这么一位充满创意、热情洋溢的总工程师在掌舵。Meletzky退休,经营团队也换人主导之后,Jurgen终于开始大展身手,去年推出的Corona系列,就是风格迥异于MBL传统的产品,而这次评论的C15单声道后级,则是此系列功率最大、等级最高的扩大机。

先有机箱再设计线路

Corona系列的确是MBL前所未有的尝试,从产品定位开始,他们就决定跳脱以往既定的范畴,不再锁定传统发烧族群,而是以更lifestyle生活化的形象,企图朝向更广大的爱乐族群推广。第一个最明显的改变,就是机箱不再庞大沉重,造型变得更时尚优雅。根据本地总代理艺声透露,MBL为了贯彻lifestyle走向,这次竟然是先设计出外观,再想办法将线路纳入机箱中。机箱结构更是别出心裁,采用翻盖方式打开机箱,有点像打开汽车引擎盖一般,好处是可以简化组装,而且从外观看不到任何螺丝。第二个更惊人的改变,则是首度采用D类放大线路。许多音响迷应该都清楚,至今仍有一派玩家无法认同D类放大的声音,MBL的这个大胆改变,想必令许多老玩家惊讶不已。

难道MBL真的向Hi End妥协了吗?老实说,刚好相反,从Corona系列的种种设计,我们都可以看出,即使MBL非常努力的想要lifestyle化,但是骨子里的Hi End基因依然存在,要Jurgen设计出不太Hi End的器材,恐怕比登天还难。让我们再一次检视Corona的机箱结构,你知道吗?Corona其实并非MBL第一个先从机箱开始设计的产品,他们最著名的6010前级就已经这么做了。原来当年Meletzky眼见Burmester 808前级大受欢迎,于是下令Jurgen设计一个体积比808还大的前级,所以6010之所以这么大台,并非因为线路需要,而是完全以造型为优先考虑。虽然如此,Jurgen却意外从6010的机箱学到许多知识,例如电源距离放大电路必须越远越好(机箱够大才办得到);机箱越重,声音也越厚实。这些发现,日后都成为MBL的好声秘诀,也开启了Jurgen对机箱结构的重视。

独特而讲究的机箱结构

聆听环境:本次试听空间不大,约莫五坪,不过没有驻波问题。

再检视Corona的机箱结构,你会发现设计理念并无二致。首先,虽然Corona的机箱不大,但是Jurgen却用上了隔磁能力超强的MU金属将变压器完全密封,排除变压器磁漏干扰的影响,放眼当今Hi End音响产品,我还没见过如此严谨的隔磁作法。再看机箱结构,Corona的机箱虽然不是重量级设计,但却是Jurgen精密计算的结果,多年的设计经验,让Jurgen得以掌握电源供应与机箱重量之间的关系,变压器越重,电流输出越大,越需要搭配重量级机箱,Corona的电流输出不似自家顶级扩大机庞大,机箱自然不需要过于沉重。其实Corona的机箱有许多补强结构的设计,例如机内上方有两条坚固的金属横梁,两侧L型顶盖内侧也布满补强肋条,看得出Jurgen在强化机箱结构上的用心。

艺声还透露了另一个故事,原来Corona在设计机箱阶段,就决定采用吸入式CD转盘,这可让一向采用置顶式CD转盘的Jurgen伤透脑筋,因为他深知震动是劣化CD讯源声音表现的元凶,为了解决吸入式CD转盘的震动问题,他花了比一般设计更多的时间改良吸入式结构,才克服了机械震动问题。不断精益求精的调校修改,就是为何Corona从原型发表到产品正式推出,竟然花了三年时间的原因。你说Corona系列符不符合发烧精神呢?

完美的D类放大

接着探讨Corona系列的D类放大设计。许多音响迷一直对D类放大敬而远之,认为这是一种节省成本的作法,但是对Jurgen来说,这种设计却是一种突破,因为他采用的并非一般D类放大,而是自行开发的LASA(Linear Analog Switching Amplifier)技术。有关LASA的设计细节,总编在288期的MBL C21后级评论中已经详细说明过了,以下仅条列重点。根据Jurgen的研究,基本的D类放大的确存在许多缺陷,而LASA正是针对这些缺陷提出解决之道的改良设计,LASA主要改良了D类放大的三个缺点:第一,一般D类放大的频率响应会随着音箱负载阻抗变动而变化,尤其是高频部分,当负载阻抗升高,高频会被加强;当负载阻抗降低,高频段会随之衰减。在音乐重播时,这种状况当然是不能被接受的,而LASA的特点之一,就是频率响应完全不受音箱负载阻抗的影响,解决了D类衰声的一大缺陷。第二,一般D类放大的失真在低频段较不明显,但是重播频率越高,失真越大。以往D类线路总被用在超低音音箱中,问题还不严重,但如果用在需要重播完整频段的扩大机中,就成为D类音质总是偏冷、偏硬、偏瘦的幕后元凶。LASA解决了这个问题,不论重播频率如何变化,失真都维持恒定。第三,一般D类放大有一个特性,大音量重播时噪讯较低,小声时噪讯反而升高。LASA解决了这个问题,就算小声聆听,音质也一样优异。

01. Corona的外观有黑、白两色可选,镀金饰板也有银、金两种选择,可与黑色或白色机箱交叉搭配。

解决了上述三大缺陷之后,LASA还进一步解决了一般D类扩大机的另一个问题。许多D类扩大机搭配的交换式电源,虽然体积小、重量轻、成本低,但是却容易产生噪声,对放大线路造成污染。LASA中L所代表的Linear,指的就是线性电源供应线路,这种以线性电源搭配D类放大线路的作法,在许多高价扩大机上也看得到,虽然成本较高,却是音质更好的选择。

看过上述说明,你应该知道MBL为何胆敢挑战音响迷的偏见,勇于采用D类放大了吧。LASA逐一克服了D类放大的缺陷,等于也破解了造成D类放大衰声的元凶。所以Jurgen说LASA的声音一点也不像D类,反而更接近AB类甚至A类的声音特质,加上D类放大高效率、低发热的优点,这才是Jurgen选择采用LASA的原因。事实上,原本专为Corona而开发的LASA D类放大技术,因为性能实在优异,所以现在连等级高一阶的Noble系列7008A综合扩大机也正式采用了,可见LASA绝非节省成本的产物。

02. 试听时艺声少东小蒲特地拆开机箱让我一探线路,首先打开机箱中央的顶板。

03. 接着将两侧顶盖外掀,即可拆开机箱。请注意电源供应线路几乎占了整个机箱的80%。

重量级线性电源供应

让我们把焦点拉回这次评论的主角C15单声道扩大机身上,老实说,在Corona系列中,C15恐怕是最不lifestyle的一款产品,一方面单声道的设定无法简化系统,与lifestyle理念有些违背;另一方面,它的价格三级跳,一部单声道C15定价就超过五十万台币,两部加起来竟然比立体声的C21贵上将近三倍。从原厂的产品说明中,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Jurgen想要借着C15探索LASA的极限能力,在重播上不受动态、频段与音压的限制,试图向真实还原演奏现场的终极目标挑战。从内部线路的种种作法,也可看出Jurgen毫不妥协,追求Hi End的决心。

检视线路设计,我发现C15与C21简直是两款完全不同的后级,所有线路都是重新量身打造。其实要提升输出功率,Jurgen大可不必如此大费周章,直接套用C21的线路即可,但是他却选择重新开发C15专用的LASA D类放大线路,线性电源更占据整个箱内的80%面积,不但电源变压器特别订制,体积比C21的大上一号,滤波电容也阵仗惊人,一共配备16颗4,700μF电容,在D类放大线路旁又另外设置一批小电容,解此提升供电速度。充裕的电源供应,造就C15四欧姆负载时输出功率高达500瓦,峰质电流输出更高达36安培,实力大幅超越C21,显然Jurgen是不计成本豁出去了,难怪C15的价格会高出这么多。

04. 滤波电容阵仗惊人,4,700μF的电容共有16颗,这只是单声道的配备。

05. 专为C15量身订制的大型变压器用MU金属外壳完全密封,利用MU金属超强的隔磁特性排除磁漏干扰。

06. 虽然D类放大的工作温度不高,但是C15内部还是有个体积不小的散热片,由稳压线路与LASA D类放大共享。

小空间的挑战

试听C15的地点选在艺声的试听室中进行,这也是本刊第一次来到艺声新办公室的试听室中进行器材外烩,原本代理商打算搭配的音箱是MBL 116F没想到音箱早一步卖掉了,只好临时改由MBL最经典的次旗舰101E MKII上阵。用C15越级挑战高阶音箱,刚好可以测试它的极限实力,只是亲自来到这间试听室,我才发现空间不大,约莫只有五坪,加上空间中吸音材料不多,在这样的空间中使用101E MKII音箱,让360度发声的Radialstrahler葫芦单元无法远离四周墙面,是我以往没有经历过的状况,反而成为本次外烩的另一个全新挑战。

首先必须确认101E MKII到底能不能在这个空间中充分施展身手。结果没想到这款音箱完全不受局限,首先,我发现虽然聆听位置距离音箱顶多三米,但是即使用大音量聆听高频能量极强的口琴吹奏,声音也毫不压迫刺耳,听感上甚至比大多数音箱还耐听,而且更能重现口琴的真实质感。其次,虽然音箱无法远离四周墙面,但是反射音的干扰完全不存在,这其实是360度发声音箱的特性使然,因为这种音箱本来就是借着声波在四周墙面均匀扩散营造音场,这或许是101E MKII比一般朝前发声的音箱更能适应小空间的原因。最后测试低频表现,我发现101E MKII的低频并没有在这个小空间中泛滥成灾,虽然极低频受限于空间,无法充分延伸,但是大鼓敲击的瞬时、形体、低频量感与弹性质感都表现的很好,一方面显示这个空间的比例良好,没有驻波问题,一方面证明C15的控制力出色,可以稳稳抓住101E MKII每声道一只12吋低音单元。

在音场表现上,我曾经在极大的空间中功过这款音箱的表现,知道它有能力营造出彷佛置身音乐厅般无比宽广的音场,但这次我发现它在小空间中也悠然自得,虽然音场无法尽情伸展,但是表现依然自然,绝对不会产生负面问题。值得一提的是,与一般朝前发声的音箱相较,此类360度发声音箱的音场特性较为不同,我们依然听得出音像形体,但是轮廓并不会用刀切割一般清晰分明,这种特质其实更接近于我们在音乐厅现场听到的感受,也是MBL所追求的「自然之声(Natural Sound)」。另一个发现是,改良后的最新版101E MKII,在中高频以上的表现似乎更为柔顺自然,这也是这款音箱在小空间、近距离、大音压下依然耐听的原因之一。总而言之,经过这次试听,我发现101E MKII真是一款能屈能伸的音箱,成为这次试听的额外收获。

07. MBL独家Smartlink连动控制采用RJ45接口,旁边的SD记忆卡插槽,提供未来韧体升级使用。

08. 101E MKII音箱的主要进化之处,在于下半截低音箱体改良,低音单元改采双层三明治式铝振膜,箱体背板设有高音与中低音的量感调整装置。

09. 最新版101E MKII的葫芦单元振膜改采更轻薄的材质,内中的阻尼材料也有调整,而且手工组装的质量更为精良。

中频厚度饱满自然

再谈C15的声音表现,我第一个最想知道的,是改采LASA放大线路的C15,是不是还能维持MBL那既饱满又自然,而且有着迷人弹性的中频音质。用佛朗明哥吉他大师Paco Pena与阿根廷民谣与古典吉他大师Eduardo Falu合作的「Encuentro」(Nimbus NI5196)测试,在这张专辑中除了可以听到精采的吉他演奏,Falu还自己献唱三首曲子。Nimbus的录音以音质自然著称,透过这套系统的诠释,尼龙弦吉他的拨奏质感更是真实动人,琴弦拨奏的厚度恰到好处,短音连弹灵巧活生,音质既不过于黏滞浓厚,也不过于清淡无味,而是洋溢着毫不渲染、自然清透的甜味。Falu的演唱也是一样饱满自然,嗓音虽然浑厚,但是却不会浓到抹煞了细微的起伏表情,这种既饱满又通透,既浑厚又爽朗的声音或许很难想象,但事实上,这就是真实人声应有的表现。形体表现上,不论吉他或人声的形体比例都非常真实,听来就像大师就在我眼前演奏歌唱一般。老实说,这次试听原本我想好好考验C15一番,但没想到这套系统只用一张专辑就把我迷倒,C15不但在音质厚度与饱满上完全令我满意,排除了印象中D类放大声底偏薄的疑虑,全套Corona器材也无愧于MBL盛名,越级挑战101E MKII依然胜任愉快。

音响性一流,音乐性更好

10. Corona系列机箱顶板的圆形按钮只负责屏幕亮度调整,但是内部的机械结构却颇为复杂,耐用度值得信赖。

对于C15,我第二个想知道的是驱动力的表现。用何训田「波罗密多」专辑中的尘鼓测试,大鼓的冲击力毫不保留的爆发,低频量感充沛而不泛滥,击鼓形体饱满庞大,证明C15的驱动力与控制力优异。可惜美中不足的是瞬时收放速度还不到即放即停的地步,低频密度感也可以再紧实些。我知道主要问题其实出在音箱才刚开箱,等待充分run-in之后,表现应该可以大幅改善。

聆听穆特演奏的西贝留士小提琴协奏曲,演奏的强弱对比分明、琴音穿透力凝聚、快板速度犀利、擦弦细节极度清晰,这些表现显示这套系统的音响性优异。但另一方面,这些表现实际让我感受到的,其实是自然的擦弦呼吸,是犀利强悍却没有压迫感的激情演奏,是畅快奔放却毫不粗糙急促、有如行云流水一般流畅的旋律。我还发现这套系统似乎特别擅长刻划音乐中的微弱起伏,用这种特质诠释穆特的演奏特别对味,微妙而自然的揉音,散发着绝美妖艳的气质,完全展现出穆特的演奏技巧与魅力。很显然的,这套系统已经完全将音响性转化为自然的音乐性,这才是MBL之所以受到无数音响迷喜爱的真正原因。

优异的高频质感

播放Egberto Gismonti在1979年推出的「solo」专辑(ECM 1136),钢琴触键既晶莹又温润,而且带有自然的厚度,泛音极尽延伸,堂音残响也忠实再现,完整重建出演奏的空间状态,这种极其开放的空间感,一方面显示C15有能力重现极度微弱的音乐讯号,而且高频延伸优异。另一方面也显示101E MKII的音场表现,的确有一般动圈音箱难以取代的优势。在钢琴音质的表现上,如果真要挑剔,我要说C15可能略微欠缺MBL顶级器材所特有的金黄色光泽感,这绝不代表C15的声音没有光泽,晶莹的钢琴颗粒与丰富的泛音延伸,已经证明C15优异的高频表现能力。

参考软件:这张「Forgetfiul Angel」收录了日本作曲家吉松隆的作品,除了有崎元让的口琴吹奏之外,也用钢琴、空心吉他等乐器诠释。口琴吹奏的高音能量极强,对音响系统的中高音承受能力是颇大考验,其他乐器的录音也十分优异。

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作曲家吉松隆「Forgetfiul Angel」这张专辑的表现,以往我几乎不用这张专辑测试,因为内中的口琴吹奏不但高频凝聚,而且能量极强,用大部分音箱重播,声音都非常紧绷生硬,直到用MBL这套系统试听,紧绷的中高频才得以放松,即使大音量聆听也不压迫,此时我才终于听到了口琴真实的质感、精彩绝伦的超技演奏。此时的我完全在优美的旋律中,被音乐散发的幸福感所包围,以往令我惧怕的尖涩口琴吹奏则早已烟消云散。

依然Hi End

对D类放大还是退避三舍吗?MBL的LASA技设可以让你完全改观,以往D类令人诟病的冷、涩、硬、薄完全消失无踪,真实的乐器质感与扎实的驱动力,足以让你忘却它的D类放大本质。我不确定LASA日后会不会延伸到MBL其他高级型号,但可以肯定的是,C15绝对是目前完全释放LASA潜力的顶级机种。请不要被它lifestyle的外观骗了,C15骨子里继承的,完全是MBL毫不妥协追求Hi End的热血精神。

参考器材

讯源:MBL Corona C31

前级:MBL Corona C11

音箱:MBL 101E MKII

焦点

①驱动力与控制力优异。

②音质厚度自然饱满,不过于黏腻浓厚。

③高频音质柔顺自然,没有D类生硬紧绷的问题。

④高频延伸充足,细节丰富自然。

建议

建议还是以一套西装的搭配,最能呈现MBL的音质美感。

器材规格
类型:单声道晶体后级
推出时间:2012年
带宽:< 10 Hz ~ 50 kHz
总谐波失真:0.01 % @ 5瓦(20 Hz – 20 kHz)
讯噪比:100 dB (A) @ 1瓦/4欧姆;127 dB (A) @ 500 瓦/4欧姆
输出功率:280瓦(8欧姆);500瓦(4欧姆)
峰值电流输出:36A
阻尼因子:> 100 (40 dB) @ 1kHz/4欧姆
输入端子:XLR×1、RCA×1
外观尺寸(WHD):450×145×445mm
重量:22公斤
汇聚Hi-End影音,发烧从6HIFI开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