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英国 傲立Audiolab M-One DAC解码加合并功放-再创C/P值纪录

2017/4/19 15:53:40|
21276阅

手上拿到这台Audiolab M-One,无限回忆突然涌上心头。记得数年前,刚进入友刊工作没多久,在办公室内听到了Audiolab 8200CD播放机,不但拥有舒适的英国式声韵,而且也能重现出适量的细节,不会觉得重要录音情报为温暖音色所掩盖,此外,当时正逢数位流兴起之时,Audiolab也嗅到了音响市场的趋势,在8200CD上增加了USB DAC功能。如此讨喜的音色、多样的功能,让我二话不说,立刻购入,成为我人生第一台CD播放机,即便8200CD的规格与现在推出的器材相比,有些落伍,我依旧不忍与之割捨,仍是我在家聆听CD或数位音档的主要器材。

8200CD在市场上大受欢迎,让Audiolab以8200CD的DAC电路设计为基础,推出体积更小、搭载耳扩功能的M-DAC与Q-DAC,不断挑战音响市场中DAC产品C/P值的极限。去年,Audiolab推出新一代的8300系列,原有的M-DAC也升级成为M-DAC+,在外型设计上与8300系列的风格,其越级的音质表现已让本刊编辑留下深刻的印象,没想到Audiolab最近又再度趁胜追击,推出这台M-One,结合DAC、综扩与蓝牙播放于一身,又再度挑战Audiolab过去创造的C/P值纪录。

集DAC、综扩、耳扩、蓝牙于一身

M-One与先前介绍的M-DAC+在外形上几乎并无二致,宽、深、高全部一模一样,不过同样的箱体尺寸中,M-One硬是多出了综扩功能,一台抵两台,让人觉得十分抵买。不只如此,M-One还比M-DAC+多出了蓝牙无线播放功能。现在不少人习惯将音档储存在手机中,或是透过手机聆听Spotify、Apple Music或KKBox等音乐串流平台,M-One光是多出这个蓝牙播放,感觉就比起M-DAC+更加方便实用,更为吸引人。由此可见,M-One摆明就是针对现代人聆听习惯所打造而出的新世代数位流机种。

M-One的面板设计也与M-DAC+完全相同,中央的椭圆形OLED显示萤幕可以显示讯源、音量以及音档格式及取样率,而讯源选取及音量调整旋钮,则分别位于萤幕的左右方,操作简便直觉。此外,只要按一下音量调整旋钮,M-One就会自动切换至静音模式,而按一下讯源旋钮,则可进入选单模式,调整数位滤波、萤幕显示资讯、萤幕显示亮度、自动待机时间、恢复原厂设定与显示韧体版本等等功能。当然啦,M-One也附有遥控器,让使用者可以不用离开皇帝位,便可切换讯源、调整音量,更切中大部分人的聆听习惯。

M-One既然与M-Dac+大小一致,何以硬是多出了综扩的功能。打开M-One的机箱,可以发现原厂充分利用了内部的空间,让机箱得以容纳不同的电路。先看电源,M-One并没有因为为了节省空间,采用体积较小、效率较高的交换式电源,而是采用许多Hi-End器材采用的大型环形变压器。为了让机箱内腾出更多空间给DAC与扩大电路,这个环形变压器不是平躺在底版上,而是固定在金属隔板上,直立于机箱之中。我本来担心这样的设计,让环型变压器容易受到震动波及,影响音质表现,但我发现固定变压器的金属隔板本身有一定的厚度,而且变压器并没有与底板接触,大大降低受到震动影响的可能性。

选单功能更加丰富

至于机箱的另一侧,则分为上下层,上层负责数位音讯接收与各种功能控制,下层则搭载数位类比转换与扩大电路。在上层电路中,可以发现M-One搭载XMOS USB接收晶片,而自S/PDIF输入的数位讯号则由Cirrus Logic CS8406晶片负责接收,至于数位类比转换则由位于下层电路的ESS 9018S晶片负责。接收晶片与DAC晶片两相搭配下,让同轴与光纤数位输入得以支援至24 bit/ 192kHz的取样率,Type B USB输入则可支援至32 bit/384 kHz的PCM档以及1 bit/ 11.2 mHz的DSD档。换句话说, DXD、DSD256等Hi-Res音档规格M-One皆可播放,不用担心规格落伍。

针对数位音讯播放,M-One还内建「Sharp Rolloff」、「Slow Rolloff」、「Minimum Phase」三种种数位滤波器,可不同程度降低前、后振铃失真对音质的音响。针对DSD音档播放,M-One也具备「DSD频宽」选择功能,共有「Normal」、「50k」、「60k」、「70k」四种频宽选择。至于时脉误差,M-One在「Jitter Rejection」下也有「Automatic」、「Low Bandwidth」、「Medium Bandwidth」、「high Bandwidth」。笔者在试听时,稍微试了一下这些调整功能,发现这些选项并不会对声音带来显而易见的效果,反而会在暂态、高音的锐利度等极细微的地方做出小程度调整。至于哪一种设定比较好,这没有一定的答案,端看您的喜好感觉以及播放档案品质了。

M-One的前级采用数位音控,调整范围在-80dB至+8dB之间。至于功率扩大,采用AB类混合设计,8 欧姆承阻下个声道输出功率可达40W,推动书架喇叭绰绰有馀,若您是耳机玩家,M-One上还附有6.3mm耳机输出孔,尽管M-One放在桌上,稍嫌佔了空间,不过M-One包含如此多样的功能,可以感受的到Audiolab是诚意十足,想到此,就觉得不应该过于抱怨M-One的箱体体积。

兼具温度与香气的声音

准备试听时,此时本站试听室中就定位的喇叭为Yamaha NS-5000,不过考量到M-One在8欧姆承阻下为40瓦,在4欧姆下为60瓦,就规格来看并非属于大功率的设计,我看着Yamaha NS-5000上的12吋低音单体,担心M-One可能力有未殆,因此决定采用保守一点的搭配,将M-One推动AE101书架喇叭,中间以Crystal Cable Reference Diamond喇叭线相连,电源线采用Vertax AQ Roraima,USB线为昇龙Centaur USB线。

我首先播放小提琴与钢琴演奏专辑《My Armenia》中第一轨、由柯米塔斯所写的〈鹤〉。我将M-One的音量调到-17dB,可以感觉喇叭传出的音量是我平常所习惯的。音乐开始播放时,我可以感受到小提琴大概定位在中央偏右的位置,而开头的乐段大多游走在低音音域,透过这套系统传出,我感受到小提琴的音色有着浓郁香醇的质感与气味。不知为什么,听到这样的音色,我脑海中浮现出麦芽糖煮到沸腾的画面,糖香蒸腾,质感黏稠又极易延展,而且还带有琥珀般的光泽,是个色、香味俱全的声音。

低音域乐句演奏完,小提琴便来一段高把位演奏。我本来以为像M-One这种多功能入门级的器材,表现小提琴高音时,容易把持不住,出现毛躁听感,结果表现此乐段依旧展现出暖到心窝的音色,还有充满情绪张力的柔美线条,听之完全不会紧张不耐,大大出乎我意料。

至于钢琴呢?在一开始的低音域乐句中,透过这样的系统搭配播放,颇能展现出钢琴低音琴弦的形象,脑海中立刻浮现三条一组的粗长琴弦,在琴槌敲击之后,出现波浪形的震动。到了高音乐段,音色依旧温润,又微微带着明亮剔透的色泽。无论如何,透过这样的搭配得到的音色,就是「暖」。

此外,由于这两段乐句先弱后强,在这套系统中,我也明显听到宽广鲜明的动态对比,不难猜测M-One的动态范围也是十分宽广的接下来,我播放编制较为复杂的海顿G大调管弦乐八重奏诙谐曲(编号Hob X:12)的第一乐章(Challenge Classics 72345,DSD64档)。乐曲开始,立刻可以感受弦乐器的音色有着令人感到舒适的温热,擦弦产生的细节也能适度呈现,让我联想到融化的巧克力,不但有着细腻浓郁的质感,又能看到搅拌过后留下的痕迹纹路,也让我联想到这样的音色呈现,有如汉白玉一般,散发着温润柔滑的羊脂色泽,而不是像翡翠那样带有艳丽夺目的光彩。这样的音色,显示M-One继承了许多音响迷喜爱的英式声韵,如同绅士般,气度温文儒雅,而非张牙舞爪、艳光四射的巨星架势。

透过此曲,我也能感受到M-One的音场重塑能力。在一开始各乐器合奏的地方,我感受到各式弦乐器落于喇叭前方的位置,而木管乐器则落于喇叭后方,音场宽度超越喇叭的宽度,此外,在乐曲中段的地方,各乐器轮番独奏,此时我也可以明确听到各乐器的定位。舒适的音色,加上宽敞的空间感,相信无论经验老道的发烧友或是对音响一窍不通的木耳,都很难不对这样的声音喜爱有加。

有肉有骨的音乐形象

既然M-One有着如此温和的音色,播放人声想必很动听吧?我迫不急待播放试听常用的宋冬野演唱歌曲〈安和桥〉,结果不出我所料,透过M-One传出,宋冬野的歌声听起来低沉浑厚,而且各种发声共鸣、抖音都让人感受到蕴含灵魂的生命力。至于乐曲一开头的手鼓打击,低频深沉,力度强劲,而且可以明显听见鼓皮的紧绷感与弹性,听起来活泼生动而不死板,中段出现的胡琴拉奏听起来更是缠绵非侧,哀婉动人,感觉的出来M-One将音乐中最温暖、最感人的成分提炼出来,让我感受不到任何令人不安的成分。

最后,我播放《Milestones. Un incontro in jazz》 (EMI Italy 0094639436224)中Gino Paoli演唱的爵士风歌曲〈Time After Time〉。音乐一出,M-One再度展现定位精准与重现人声的优势,我可以明显感觉到人声就出现在两支喇叭的中间,而且歌声轻松舒适,相当符合一般人对爵士乐自由自在的印象。至于小号的吹奏,大体表现出黄铜般温暖的金属的色泽,不过在吹奏强力的地方时,我听到强烈气流通过吹嘴时发出的分岔声响,箇中暂态变化十分鲜明,可见这种温暖的音色并不是过度膨胀中低音量感,或是故意削减高音延伸与细节表现力,而是穠纤合度、形体与细节并存的和谐之音。

至于在爵士乐中扮演重要角色的Double Bass,透过M-One播放,除了生动展现出粗厚牛筋的弹力之外,反应迅速,不拖泥带水,重现快节奏即兴演奏乐段,能够带来出其不意的惊喜。同样的反应速度,展现在爵士鼓快速打击的乐段中,更有催化气氛的效果。可见M-One与AE 101两相搭配下,收放自如,控制有度,感受不到中低频犯滥造成形体肥厚,尾韵冗长。

M-One透过USB播放的音质如此讨喜,那么透过蓝牙无线播放呢?我赶紧将USB线拔除,把我Macbook Pro的蓝牙开启,以iTunes播放上面聆听的档案。相当然尔,透过无线播方,旋律线条的柔软度、音乐的情感表现、还有音场宽度当然比不上USB有线播放,但是依旧还是保有M-One的热度与肉感,让音乐听起来不会毛躁刮耳。

始终如一的绅士风度

聆听至此,我思考着我所听的温暖声调,有可能来自M-One,也有可能来自AE 101喇叭,也有可能是两者交互作用下的结果。为了进一步确定M-One的声音走向,我将M-One的DAC部分与Moon HAD 230 DAC互相比较(使用后者做为DAC时,同样以M-One当做综扩推动AE 101)。比较之后发现,M-One所呈现的音乐画面,偏向暖色调、低色温的色彩,相形之下,Moon HAD 230 DAC的低频量感略少,呈现器乐演奏时,着重在清楚的细节以及轻盈的空气感,不过在重现人声方面,就不如M-One那般充满热度与湿度了。

比较之后,我本想就此罢手,但是看着AE 101身旁的Yamaha NS-5000喇叭,感觉不让M-One推动一下,似乎是太瞧不起它了,于是我将喇叭线从AE101卸下,换到Yamaha NS-5000上。去年的台北电器工会音响展中,我曾经在山叶展房听闻这对Yamaha最新的喇叭旗舰力作,然而不知是现场电源品质不佳,或是我座位风水不佳,只觉得这对喇叭细节有馀,形体却略嫌干瘪。不过,这次以M-One推动Yamaha NS-5000,播放〈Time After Time〉,音量开至-17dB,不但场面与空间更为开阔,而且低频比透过AE 101播放更多下探一截,各种乐器在低频的加强下,型体听起来更为饱满,更有份量,没有过度膨胀造成的朦胧听感,与音响展中的听感截然不同。可见M-One推动Yamaha NS-5000这样的大型喇叭依旧十分有力,不会蹩脚。

至于M-One的耳扩部分表现如何呢?我首先搭配Beyerdynamic DT990 (250欧姆,效率96 dB),聆听〈安和桥〉与〈Time After Time〉等曲,此时,M-One的音量大约调至-40dB左右,大概达到我平常习惯的音量大小,而且M-One依旧发挥音色温暖以及中低音饱满的优势,重现人声、鼓声、小号声还有double bass均能呈现出略为丰腴的体态、深沉的质量以及浓厚的质地。相较之下,Moon 230 HAD的耳扩部份着重在舞台宽度以及解析力,播放这两首曲目时,虽然感觉中低频量感比M-One略少,但是乐曲整体听来较为轻松,有如晒在阳光下的棉花,轻盈蓬松,又不失温暖,人声的唇齿细节以及吉他演奏的擦弦声音也变得较为鲜明,两者表现可说是环肥燕瘦,各有千秋。总而言之,若您对温暖音色与多肉的形体有所偏好,M-One绝对是最佳选择。

性价王座非它莫属

我并不清楚M-One在DAC电路设计与声音呈现上有多大的差距,但是可以确定的是「温暖」、「有肉」,是对M-One音色的最佳形容词,也是Audiolab惯有的特色,尽管这两个词彙一直在前面的段落中不断出现,但实在想不出来还有什么词语能够更贴切形容M-One的了。更重要的是,M-One比M-DAC+贵了2,000元左右,却多了综扩与蓝牙播放功能。试问大家:2,000元去哪裡找一台附有蓝牙的综扩?想到这裡,更显得M-One的C/P值高到无人能比。综合音质与功能,这台M-One又让Audiolab稳坐超值王座!

器材规格
型式:综合扩大机
支援取样率:32-bit / 192kHz(光纤、同轴)
32-bit / 384kHz,DSD256(USB)
输入灵敏度:515mV
输入阻抗:10K 欧姆
输入端子:1 x USB A (Apple devices)
1 x USB B (电脑)
1 x COAX
1 x OPT
1 x Bluetooth
2 x RCA
12v Trigger
输出功率:(8 欧姆) 2 x 40W
(4 欧姆) 2 x 60W
频率响应: (-3dB) 10-30kHz
总谐波失真:0.01%
讯噪比: 81 (1W @ 1 kHz)
输出端子:喇叭输出端子、6.3mm耳机输出端子
尺寸:114mm x 247mm x 292mm
净重:5.5kg
汇聚Hi-End影音,发烧从6HIFI开始